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起兵时杀的那个会稽守,在史记里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做“通”,汉书说,会稽守姓殷,叫殷通。殷通在史书上只有这么一段记述,没有细究的可能,但他话语中的另一个人,桓楚,却值得深挖。
史记里殷通和项梁谋划反叛的时候说让项梁和桓楚一同为将,而到了汉书里就成了殷通对项梁说:闻夫子楚将世家,唯足下耳!殷通说完后,项梁才说:
“吴有奇士桓楚,亡在泽中,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
这个细小的差别对桓楚的定位有很大的不同,史记的记述表明桓楚是和项梁同样具有高威望的人,甚至一定程度上比项梁还要出名,毕竟桓楚还是在隐匿的状态下。汉书的记述下,桓楚好像就是一个占山为王的盗贼一般。
桓楚是项梁起兵的重要人物,项羽以“知道桓楚去向”的理由进入官署并在项梁的指示下刺杀了殷通,又手刃数十人,震慑了郡守部下,整合郡中力量。
很多演义都说桓楚是个啸聚山林的山贼,如明代的甄伟《东西汉演义》和黄化宇《两汉开国中兴传志》。但是笔者认为这一点不成立。
首先,桓楚必须是一个拥有很多追随者的山贼才能让项梁向殷通推荐,而部曲众多的桓楚为何没有在后续的战斗中出现而仅仅在项羽杀掉宋义后被派往楚怀王那报信了。
其次,秦末的年代,人们还是以名爵为判断一个人地位的首要标准,桓楚如果只是一个山贼,恐怕殷通根本不会搭理。
殷通对桓楚的态度可以得知桓楚应该是因为楚国灭亡而被迫流亡的楚将。
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灭亡楚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项梁起兵,这中间相隔了14年。我们假设桓楚在楚亡时三十岁左右,项梁起兵时他已经超过四十五岁了,在当时已经不适合作为冲锋陷阵的将军带兵打仗了。所以后来的战事中并没有出现桓楚。
我们要清楚,项梁从会稽郡拉出来的队伍在一开始并不是完全的“项家军”,还有很多当地豪杰的加盟,这时候除了项梁这个楚军大将项燕的后代,再加上一个曾经的楚军将军对凝聚士气有极大的作用。
桓楚后来仅仅出现在项羽杀掉了宋义后派桓楚报告给楚怀王这一事中,其后就销声匿迹了。
如果桓楚是楚将,那么他最后的行踪就很简单了。桓楚忠于楚怀王而不是项羽,甚至桓楚出现在项羽军中是为了监视。
汉元年四月,衡山、临江王击杀义帝于江中。
参考资料